1 8《童年的发现》
2 教 案 内 容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背景材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学简析:
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第一部分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罚。第二部分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罚,但“我”从中获得感悟。本文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孩子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
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我” 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学习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 抓住“发现”,导入新课
3 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听听这是一首什么歌?课件出示:歌曲“童年”
师:谁能说出曲名?
师:童年是一朵花,它充满了阳光,充满了诗意,充满了幻想,充满了希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与童年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从课题中,你有什么疑问?(生; 如:文中的“我”是谁?“我”的发现是什么?是怎么发现的? )
师:我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有这样的疑问。让我们把课文翻到35页,去寻找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资料
⑴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
⑵课件出示: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
2、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⑴、课件出示二类生字 学生认读
⑵、课件出示一类生字 学生认读,强调“胚、臂”两字,部首同是月字,但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写法也不同。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其他月字部的字。课件出示:部分带月字部的字(生比较不同处)掌握书写规律。
⑶、课件出示词语 (开火车的方式挨个下去)
师:看来同学们生字掌握不错,课文一定读得也不错。
三、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4 课件出示: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在读的过程中请同学思考一个问题,童年的”我”究竟发现了什么?(胚胎发育的规律) 【板书:胚胎发育的规律】
师:你是从哪里找到这句话的呢?可以读一读吗?(生读)
课件出示:①.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师:我们试想一下,要是你们9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那你会有什么感觉?你的感情是怎么样的?(设:自豪,满足,骄傲、兴奋)很好,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骄傲的情感一起来把这一段读一下。
师:文章中还有一段是具体来说胚胎发育的规律是怎么样的,请大家找一找。(生找)谁来说?(生说)
课件出示②.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 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师:谁能再来读读这几句话?(生读)
过渡:费奥多罗夫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非常高兴,因为他毕竟是一个九岁的孩子。他是怎样发现这一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三、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1.课件出示; 四人小组学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笔划出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分小组学习,教师巡视)
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5 课件出示“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①同桌合作读这段话,说说你的体会。
②“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这段话中的哪个词语可以概括梦中飞行的特点?课件出示:随心所欲 (理解“随心所欲”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理解“随心所欲”—— 梦中飞行可以轻轻跃起,可以着地滑翔,可以长久盘旋,可以双臂舒展,可以双腿动弹,那简直是随心所欲。
③梦中飞行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朗读边想像画面。
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生答)
师:体会得真好!把书捧起来,让我们一起轻声地把这一节读一读吧,别把美梦惊醒了。(生读)
师:在梦中我有所发现,接下来会怎么做?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师:求老师的解答过程中,我与老师有一系列对话,十分有趣,我们一起来把它念一念,男生做老师,女生来读我的部分。老师来充当旁白部分。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
师:读的很好,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我”一连问了几个问题,大家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课件出示(设: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他紧接着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作者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啊? (求知欲非常强,非常迫切想要知道答案。)
(3)师: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学生补充)
6 课件出示: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师:用心朗读这句话,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想些什么?(作者会想这鱼是怎么来的呢„作者一边看鱼一边会想:从细胞变成小鱼用一个月的时间,从小鱼变成青蛙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师:“我”找到答案了吗?
(4) “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生读:) 课件出示; 我绞尽脑汁„„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师:读得真不错!当“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是怎样的心情?(生说:格外高兴、得意„„)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设:从“嘿”、“哈”这几个拟声词; “绞尽脑汁”、“想啊想啊”等词语体会出作者发现的来之不易;从课文中的“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这句话体会到作者的心情的。)
师:真棒!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全班同学都来感受一下作者的高兴与得意,好吗?
师:想啊想啊----,(全班集体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师: 九岁的“我”大胆猜想,与科学家们的猜想不谋而合 。 课件出示:一组由鱼进化到人的画面
师; 这么非凡的发现,经过这么多努力得来的发现,却被老师误解, 这是怎么回事,下节课自有分晓。下课!
板书:
8童年的发现
胚胎发育的规律
7 8《童年的发现》
8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导质疑
1、激趣导入
师:童年一首诗,童年是一幅画,童年是一个梦,童年里包蕴着每一个人多姿多彩的追求,都有自己可歌可颂的精彩故事,都有自己可圈可点的难忘回忆。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童年的发现是——
生:胚胎发育的规律〖教师板书〗
师:这么非凡的发现,经过这么多努力得来的发现,却被老师误解,使我被赶出了教室,这是多么郁闷的一件事情呀!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师;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写了我被老师误解?
1. 误解的段落(“又过了三四年.......... 风险”(14-19)) 指生轮流读这六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我为什么会被误解呀?
2. 误解的原因
师; 大家想一想,我为什么会被误解呀?
设; 我在老师给我们上生物课时,想到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理解:情不自禁)
师; 我笑出了声,老师是什么反应?从哪些地方体会老师生气的程度?(生答)
9 师:为什么老师会这么生气呢?我们回到课文中再来仔细地看一看,这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讲课是一本正经的。(理解:一本正经) 然后她在讲的是什么啊?人的发育与发展。这一些很容易让人不好意思,因此啊这位年轻的女老师以为我的笑是不怀好意的笑。 (理解:不怀好意) 所以她才这么生气。
3. 被误解时的心情
师:其实我们都知道,作者并没有什么恶意,他只是由老师讲的知识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于是情不自禁地笑了而已,他的笑其实是带着自豪与骄傲的笑。同学们想一想,要是你们,自己的发现不但不被理解,还被老师赶出教室,一个人站在走廊上,你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困窘,羞愧,愤怒„)所以啊,在这样的心情之下,忿忿难平,但是又不得不自我安慰道:(生读) 3理解重点句
⑴课件出示: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谁来再把这句话读一读?(生读)
师:被老师误解时是愤懑,不满的,而又不得不进行自我安慰,这也是一种无奈的表现。让我们把这句话再读一遍,把我的这种愤懑,不满而又无奈的心情给读出来。(生:齐读句子)
⑵ 师:这个句子是课文里的点睛之句,需要我们好好地体会体会它的意思。理解句子的方法很多,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 (生说:有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有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有举例子理解。)
⑶学生体会,同桌交流
⑷ 全班交流:
①重点词语突破法。(抓住这个句子中“驱逐”和“迫害”两个词语比较难理解的词语)
10 ②联系内容理解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我通过翻来覆去的观察,绞尽脑汁的思考,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结果当我暗自窃喜时却被老师误认为不怀好意,我被赶出了教室,站在了走廊上。) ③实例理解法。 (生交流收集的历史上科学家遭受迫害的资料) 课件出示:伽利略的例子;哥白尼的例子;布鲁诺的例子
师:“太阳中心说”,一个多么重大而有意义的科学发现,尽管它是正确的,但由于人们当时认识有限,眼界狭小,科学家们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啊!看来,作者的说法不无道理。那么,作者为什么这样想?这跟他有什么关系?(这是因为他现在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发现了胎儿发育的规律,却被老师误解,轰出了教室。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迫害啊!)
师:虽然这种“风险”远没有刚才我们说的几位科学家那么严重,但这种“驱逐”,无论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对一个孩子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它会让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也使这段让“我”颇引以为自豪的、本来应该留下美好回忆的童年往事,多了些许不愉快的记忆。这是让人非常遗憾的事情。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师:同学们的理解都非常到位,运用的方法也到位。
课件出示:对句子的理解。(齐读)
让我们带着对发明发现者的无比崇敬爱戴之情再齐读这句话吧!(学生齐读原句子)
三、结合课文,赏析作者
师: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课件出示: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1、天真可爱的孩子。(他对做的梦很感兴趣,梦中的情景记得那样清楚。从梦中的情景看,就能感受到他是天真可爱的,所以梦才是那样的富有幻想色彩;做这样的梦,就以为自己有飞行的
11 天赋,很为自己而自豪,也说明他的天真了。同时,他还把梦讲给同学听。)
2、富于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3、执著探索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4、幽默风趣的孩子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并且,都把每个阶段分了时间,折合成正好是九个月。
课件出示:一组人类胚胎发育的画面
四、联系生活,总结升华
师:是呀,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候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令自己非常痛苦的麻烦,可是,老师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每个人都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发现。你能把你童年发现的快乐讲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吗?(生交流)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透亮的眼睛真会发现,有观察中的发现,有玩耍中的发现,还有读书中的发现。这些就是你们创造研究的开始,孩子们行动起来!驾驶着童年的这艘“发现号”船, 认真地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将来造福社会,造福人类!
1 8《童年的发现》
2 教 案 内 容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背景材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学简析:
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第一部分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罚。第二部分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罚,但“我”从中获得感悟。本文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孩子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
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我” 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学习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 抓住“发现”,导入新课
3 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听听这是一首什么歌?课件出示:歌曲“童年”
师:谁能说出曲名?
师:童年是一朵花,它充满了阳光,充满了诗意,充满了幻想,充满了希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与童年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从课题中,你有什么疑问?(生; 如:文中的“我”是谁?“我”的发现是什么?是怎么发现的? )
师:我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有这样的疑问。让我们把课文翻到35页,去寻找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资料
⑴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
⑵课件出示: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
2、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⑴、课件出示二类生字 学生认读
⑵、课件出示一类生字 学生认读,强调“胚、臂”两字,部首同是月字,但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写法也不同。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其他月字部的字。课件出示:部分带月字部的字(生比较不同处)掌握书写规律。
⑶、课件出示词语 (开火车的方式挨个下去)
师:看来同学们生字掌握不错,课文一定读得也不错。
三、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4 课件出示: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在读的过程中请同学思考一个问题,童年的”我”究竟发现了什么?(胚胎发育的规律) 【板书:胚胎发育的规律】
师:你是从哪里找到这句话的呢?可以读一读吗?(生读)
课件出示:①.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师:我们试想一下,要是你们9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那你会有什么感觉?你的感情是怎么样的?(设:自豪,满足,骄傲、兴奋)很好,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骄傲的情感一起来把这一段读一下。
师:文章中还有一段是具体来说胚胎发育的规律是怎么样的,请大家找一找。(生找)谁来说?(生说)
课件出示②.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 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师:谁能再来读读这几句话?(生读)
过渡:费奥多罗夫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非常高兴,因为他毕竟是一个九岁的孩子。他是怎样发现这一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三、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1.课件出示; 四人小组学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笔划出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分小组学习,教师巡视)
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5 课件出示“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①同桌合作读这段话,说说你的体会。
②“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这段话中的哪个词语可以概括梦中飞行的特点?课件出示:随心所欲 (理解“随心所欲”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理解“随心所欲”—— 梦中飞行可以轻轻跃起,可以着地滑翔,可以长久盘旋,可以双臂舒展,可以双腿动弹,那简直是随心所欲。
③梦中飞行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朗读边想像画面。
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生答)
师:体会得真好!把书捧起来,让我们一起轻声地把这一节读一读吧,别把美梦惊醒了。(生读)
师:在梦中我有所发现,接下来会怎么做?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师:求老师的解答过程中,我与老师有一系列对话,十分有趣,我们一起来把它念一念,男生做老师,女生来读我的部分。老师来充当旁白部分。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
师:读的很好,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我”一连问了几个问题,大家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课件出示(设: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他紧接着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作者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啊? (求知欲非常强,非常迫切想要知道答案。)
(3)师: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学生补充)
6 课件出示: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师:用心朗读这句话,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想些什么?(作者会想这鱼是怎么来的呢„作者一边看鱼一边会想:从细胞变成小鱼用一个月的时间,从小鱼变成青蛙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师:“我”找到答案了吗?
(4) “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生读:) 课件出示; 我绞尽脑汁„„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师:读得真不错!当“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是怎样的心情?(生说:格外高兴、得意„„)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设:从“嘿”、“哈”这几个拟声词; “绞尽脑汁”、“想啊想啊”等词语体会出作者发现的来之不易;从课文中的“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这句话体会到作者的心情的。)
师:真棒!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全班同学都来感受一下作者的高兴与得意,好吗?
师:想啊想啊----,(全班集体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师: 九岁的“我”大胆猜想,与科学家们的猜想不谋而合 。 课件出示:一组由鱼进化到人的画面
师; 这么非凡的发现,经过这么多努力得来的发现,却被老师误解, 这是怎么回事,下节课自有分晓。下课!
板书:
8童年的发现
胚胎发育的规律
7 8《童年的发现》
8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导质疑
1、激趣导入
师:童年一首诗,童年是一幅画,童年是一个梦,童年里包蕴着每一个人多姿多彩的追求,都有自己可歌可颂的精彩故事,都有自己可圈可点的难忘回忆。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童年的发现是——
生:胚胎发育的规律〖教师板书〗
师:这么非凡的发现,经过这么多努力得来的发现,却被老师误解,使我被赶出了教室,这是多么郁闷的一件事情呀!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师;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写了我被老师误解?
1. 误解的段落(“又过了三四年.......... 风险”(14-19)) 指生轮流读这六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我为什么会被误解呀?
2. 误解的原因
师; 大家想一想,我为什么会被误解呀?
设; 我在老师给我们上生物课时,想到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理解:情不自禁)
师; 我笑出了声,老师是什么反应?从哪些地方体会老师生气的程度?(生答)
9 师:为什么老师会这么生气呢?我们回到课文中再来仔细地看一看,这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讲课是一本正经的。(理解:一本正经) 然后她在讲的是什么啊?人的发育与发展。这一些很容易让人不好意思,因此啊这位年轻的女老师以为我的笑是不怀好意的笑。 (理解:不怀好意) 所以她才这么生气。
3. 被误解时的心情
师:其实我们都知道,作者并没有什么恶意,他只是由老师讲的知识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于是情不自禁地笑了而已,他的笑其实是带着自豪与骄傲的笑。同学们想一想,要是你们,自己的发现不但不被理解,还被老师赶出教室,一个人站在走廊上,你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困窘,羞愧,愤怒„)所以啊,在这样的心情之下,忿忿难平,但是又不得不自我安慰道:(生读) 3理解重点句
⑴课件出示: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谁来再把这句话读一读?(生读)
师:被老师误解时是愤懑,不满的,而又不得不进行自我安慰,这也是一种无奈的表现。让我们把这句话再读一遍,把我的这种愤懑,不满而又无奈的心情给读出来。(生:齐读句子)
⑵ 师:这个句子是课文里的点睛之句,需要我们好好地体会体会它的意思。理解句子的方法很多,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 (生说:有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有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有举例子理解。)
⑶学生体会,同桌交流
⑷ 全班交流:
①重点词语突破法。(抓住这个句子中“驱逐”和“迫害”两个词语比较难理解的词语)
10 ②联系内容理解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我通过翻来覆去的观察,绞尽脑汁的思考,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结果当我暗自窃喜时却被老师误认为不怀好意,我被赶出了教室,站在了走廊上。) ③实例理解法。 (生交流收集的历史上科学家遭受迫害的资料) 课件出示:伽利略的例子;哥白尼的例子;布鲁诺的例子
师:“太阳中心说”,一个多么重大而有意义的科学发现,尽管它是正确的,但由于人们当时认识有限,眼界狭小,科学家们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啊!看来,作者的说法不无道理。那么,作者为什么这样想?这跟他有什么关系?(这是因为他现在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发现了胎儿发育的规律,却被老师误解,轰出了教室。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迫害啊!)
师:虽然这种“风险”远没有刚才我们说的几位科学家那么严重,但这种“驱逐”,无论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对一个孩子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它会让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也使这段让“我”颇引以为自豪的、本来应该留下美好回忆的童年往事,多了些许不愉快的记忆。这是让人非常遗憾的事情。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师:同学们的理解都非常到位,运用的方法也到位。
课件出示:对句子的理解。(齐读)
让我们带着对发明发现者的无比崇敬爱戴之情再齐读这句话吧!(学生齐读原句子)
三、结合课文,赏析作者
师: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课件出示: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1、天真可爱的孩子。(他对做的梦很感兴趣,梦中的情景记得那样清楚。从梦中的情景看,就能感受到他是天真可爱的,所以梦才是那样的富有幻想色彩;做这样的梦,就以为自己有飞行的
11 天赋,很为自己而自豪,也说明他的天真了。同时,他还把梦讲给同学听。)
2、富于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3、执著探索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4、幽默风趣的孩子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并且,都把每个阶段分了时间,折合成正好是九个月。
课件出示:一组人类胚胎发育的画面
四、联系生活,总结升华
师:是呀,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候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令自己非常痛苦的麻烦,可是,老师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每个人都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发现。你能把你童年发现的快乐讲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吗?(生交流)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透亮的眼睛真会发现,有观察中的发现,有玩耍中的发现,还有读书中的发现。这些就是你们创造研究的开始,孩子们行动起来!驾驶着童年的这艘“发现号”船, 认真地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将来造福社会,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