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能缺失了“掌痕”(2016全国I 卷)
有人将夏明的漫画稍作改动,其画面清晰可见:条纹衣男生第一次考100分,得到一个亲吻的奖赏,第二次考98分时得到的却是一个耳光的惩罚;黑短袖男孩,第一次考55分,挨了一巴掌,第二次考61分,得到了一个亲吻。两幅画面的寓意很明显:无论基础如何,只要有进步就会得奖赏,退步了必将遭到惩罚。
(开头概述漫画内容, 用“条纹衣”和“黑短袖”将两人区分开来,思路清晰,语言平时而简洁, 层次分明; 接着点明寓意。——鲁力)
从纵向对比中我们还会发现,条纹衣男生得到了“吻印”之后却难以维持现状而退步了,而黑短袖男孩第一次收获了“掌痕”之后,成绩很快进步了。
(采用“比较“手法,从纵向对比,抓住了“退步”与“进步”这个实质。——鲁力)
这不是在警示我们: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能缺失适当的惩罚吗?
(这个反问句看似平常,然而它却非常崎岖:它一反常态,反弹琵琶,提出了一个让人似乎意想不到的观点: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就是要有适当的惩罚。这有点“石破天惊”的味道!——鲁力)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之所以耐寒,是因为它不畏惧严冬。人又何尝不如此呢?经不起严峻考验何来顽强的意志力?纵观当今社会,人们一谈教育必言赏识,谈“惩”而色变。在这种赏识教育的温室里,孩子们失去了最基本的挫折承受力。有的家长,为了激励孩子学习进步,口头表扬不起作用之后便是不惜重金奖励,而面对孩子成绩下降时却敢怒不敢言。因为家长们担忧:长春17岁男孩因父母的几句批评跳楼身亡了。因为老师们害怕:徐州丰县某高一学生因在数学课上看小说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后跑出教室从5楼跳下去了;扬州一小学生因不愿意打扫卫生被老师批评而负气跳楼轻生了。老师们更是恐慌:湖南桃江一学生因不叠被子被老师批评而跳楼,教师夫妻被逼下跪之后没有丝毫的教师尊严了。这些生命之花为何如此脆弱?因为在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中缺失了惩罚,就像长期生活在温室里的花儿一样经不起风吹雨打。
(本段开头采用“比兴”手法,从松柏说到人:顽强的意志来自严峻的考验。接着宕开一笔,以“纵观”领起下文,联系现实,反面举例,点面结合,意在正面突出分论点:顽强的意志来自严峻的考验。——鲁力)
在缺失磨难与挫折教育的环境中,我们很难培养出多次被贬而乐观豁达的苏东坡,更难以出现忍辱负重而奋笔疾书的司马迁。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几句批评都无法承受的人,都是因为缺少了磨难;连一点挫折都承受不起,何谈担当大任!
(这两个自然段可以看成是一个段落,文章联系古今,有据有理,从而说明:要担当大任必须少不了“惩罚教育”。 ——鲁力)
受教育者失去了惩罚教育,而教育者必将遭到惩罚!近年来,老师因批评学生挨打,父母因教训子女而遭杀害的例子已不再是新闻。
(本段虽短,然分论点与论据齐备,正所谓“麻雀虽小,肝胆俱全。——鲁力)
我们无意提倡棍棒教育,但棍棒教育也并非一无是处,近年来出现的虎妈狼妈鹰爸们也确实将他们的孩子送进了理想的名牌大学,当今赏识教育环境中的孝子也不一定比“棍棒底下”出现的人数多。“高薪养廉”并没有减少贪官的数量,“废除死刑”倒是让监狱“人满为患”了。奖赏远不如严惩更具威慑作用,奖罚不明的军队必定失去战斗力,只奖不罚的教育难以培养出意志坚强者。在适当的惩罚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不仅意志力强,而且更孝顺父母,珍惜生命。回归适当的惩罚教育,回报我们的不仅仅是孩子优异的学习成绩,更是给了我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本段仍然采用首括句做分论点的形式,先总起,继而高密度地正反用例,信息量大。——鲁力)
值得欣慰的是,在因失去惩罚教育而遭遇惨痛教训之后,人们终于记忆起了“吻印”与“掌痕”的故事,尤其让大家明白,“掌痕”并没有让人消沉反而是激励成绩提升的有效措施。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而在某些环境中,磨难与挫折远比奖赏更具教育作用。
(行文在“放出去”后到此“收笔”,回扣命题材料,在“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的比较中,强调“磨难与挫折远比奖赏更具教育作用”。 ——鲁力)
只奖不罚的教育必将面目全非,缺失惩罚的教育必将丧失其应有的功能!
(结尾,再次强调文章的中心论点。至此戛然而止,有“豹尾”之力度,又有“余音”之韵味。高!——鲁力)
2016年6月7日星期二
【点评一】邹天顺先生《教育,不能缺失了“掌痕”》是一篇很好的下水作文。
其中心论点是: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不能缺失适当的惩罚。文章主题鲜明,思路清晰,结构合理,文从字顺,可予考生以多层面思考与启迪:
1. 立意辩证奇卓,发人深思:文章从“掌痕”入笔,谈适当的惩罚不可少,很有胆识。其深层次的意蕴是: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有如鸟之双翼,相辅相成,天然地具有互补性。赏识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激励,惩罚教育的基本功能用以警示;二者各有优长,也各有缺憾。而其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规范着学生的学习行为,故尔不可偏废。
2. 使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是高考作文常用的写作方法,但在考场上,考生常犯错误有:或堆砌论据,缺少理性阐发;或空洞说理,没有论据支撑;或面面俱到,却不痛不痒;或顾此失彼,易头重脚轻„„《教育,不能缺失了“掌痕”》则给考生提供了典范:文章不长,却综合使用了引证、例证、演绎、归纳、类比、对比等方法,恰如其分的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这种写法值得学习借鉴。
3. 整体结构依“总—分—总”格局展开,纲举目张且疏密有度,如阐发“缺失适当的惩罚”的后果,不惜浓墨重彩;结论部分却惜墨如金,点到即止。这对于高考作文的写作,很有帮助。
4. 全文字数不多(近1200字),语言通俗流畅,不刻意雕琢,不以奇词丽句取悦于读者,值得考生学习效仿。(点评:湖南著名特级教师 吴同和先生)
教育,不能缺失了“掌痕”(2016全国I 卷)
有人将夏明的漫画稍作改动,其画面清晰可见:条纹衣男生第一次考100分,得到一个亲吻的奖赏,第二次考98分时得到的却是一个耳光的惩罚;黑短袖男孩,第一次考55分,挨了一巴掌,第二次考61分,得到了一个亲吻。两幅画面的寓意很明显:无论基础如何,只要有进步就会得奖赏,退步了必将遭到惩罚。
(开头概述漫画内容, 用“条纹衣”和“黑短袖”将两人区分开来,思路清晰,语言平时而简洁, 层次分明; 接着点明寓意。——鲁力)
从纵向对比中我们还会发现,条纹衣男生得到了“吻印”之后却难以维持现状而退步了,而黑短袖男孩第一次收获了“掌痕”之后,成绩很快进步了。
(采用“比较“手法,从纵向对比,抓住了“退步”与“进步”这个实质。——鲁力)
这不是在警示我们: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能缺失适当的惩罚吗?
(这个反问句看似平常,然而它却非常崎岖:它一反常态,反弹琵琶,提出了一个让人似乎意想不到的观点: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就是要有适当的惩罚。这有点“石破天惊”的味道!——鲁力)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之所以耐寒,是因为它不畏惧严冬。人又何尝不如此呢?经不起严峻考验何来顽强的意志力?纵观当今社会,人们一谈教育必言赏识,谈“惩”而色变。在这种赏识教育的温室里,孩子们失去了最基本的挫折承受力。有的家长,为了激励孩子学习进步,口头表扬不起作用之后便是不惜重金奖励,而面对孩子成绩下降时却敢怒不敢言。因为家长们担忧:长春17岁男孩因父母的几句批评跳楼身亡了。因为老师们害怕:徐州丰县某高一学生因在数学课上看小说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后跑出教室从5楼跳下去了;扬州一小学生因不愿意打扫卫生被老师批评而负气跳楼轻生了。老师们更是恐慌:湖南桃江一学生因不叠被子被老师批评而跳楼,教师夫妻被逼下跪之后没有丝毫的教师尊严了。这些生命之花为何如此脆弱?因为在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中缺失了惩罚,就像长期生活在温室里的花儿一样经不起风吹雨打。
(本段开头采用“比兴”手法,从松柏说到人:顽强的意志来自严峻的考验。接着宕开一笔,以“纵观”领起下文,联系现实,反面举例,点面结合,意在正面突出分论点:顽强的意志来自严峻的考验。——鲁力)
在缺失磨难与挫折教育的环境中,我们很难培养出多次被贬而乐观豁达的苏东坡,更难以出现忍辱负重而奋笔疾书的司马迁。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几句批评都无法承受的人,都是因为缺少了磨难;连一点挫折都承受不起,何谈担当大任!
(这两个自然段可以看成是一个段落,文章联系古今,有据有理,从而说明:要担当大任必须少不了“惩罚教育”。 ——鲁力)
受教育者失去了惩罚教育,而教育者必将遭到惩罚!近年来,老师因批评学生挨打,父母因教训子女而遭杀害的例子已不再是新闻。
(本段虽短,然分论点与论据齐备,正所谓“麻雀虽小,肝胆俱全。——鲁力)
我们无意提倡棍棒教育,但棍棒教育也并非一无是处,近年来出现的虎妈狼妈鹰爸们也确实将他们的孩子送进了理想的名牌大学,当今赏识教育环境中的孝子也不一定比“棍棒底下”出现的人数多。“高薪养廉”并没有减少贪官的数量,“废除死刑”倒是让监狱“人满为患”了。奖赏远不如严惩更具威慑作用,奖罚不明的军队必定失去战斗力,只奖不罚的教育难以培养出意志坚强者。在适当的惩罚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不仅意志力强,而且更孝顺父母,珍惜生命。回归适当的惩罚教育,回报我们的不仅仅是孩子优异的学习成绩,更是给了我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本段仍然采用首括句做分论点的形式,先总起,继而高密度地正反用例,信息量大。——鲁力)
值得欣慰的是,在因失去惩罚教育而遭遇惨痛教训之后,人们终于记忆起了“吻印”与“掌痕”的故事,尤其让大家明白,“掌痕”并没有让人消沉反而是激励成绩提升的有效措施。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而在某些环境中,磨难与挫折远比奖赏更具教育作用。
(行文在“放出去”后到此“收笔”,回扣命题材料,在“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的比较中,强调“磨难与挫折远比奖赏更具教育作用”。 ——鲁力)
只奖不罚的教育必将面目全非,缺失惩罚的教育必将丧失其应有的功能!
(结尾,再次强调文章的中心论点。至此戛然而止,有“豹尾”之力度,又有“余音”之韵味。高!——鲁力)
2016年6月7日星期二
【点评一】邹天顺先生《教育,不能缺失了“掌痕”》是一篇很好的下水作文。
其中心论点是: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不能缺失适当的惩罚。文章主题鲜明,思路清晰,结构合理,文从字顺,可予考生以多层面思考与启迪:
1. 立意辩证奇卓,发人深思:文章从“掌痕”入笔,谈适当的惩罚不可少,很有胆识。其深层次的意蕴是: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有如鸟之双翼,相辅相成,天然地具有互补性。赏识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激励,惩罚教育的基本功能用以警示;二者各有优长,也各有缺憾。而其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规范着学生的学习行为,故尔不可偏废。
2. 使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是高考作文常用的写作方法,但在考场上,考生常犯错误有:或堆砌论据,缺少理性阐发;或空洞说理,没有论据支撑;或面面俱到,却不痛不痒;或顾此失彼,易头重脚轻„„《教育,不能缺失了“掌痕”》则给考生提供了典范:文章不长,却综合使用了引证、例证、演绎、归纳、类比、对比等方法,恰如其分的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这种写法值得学习借鉴。
3. 整体结构依“总—分—总”格局展开,纲举目张且疏密有度,如阐发“缺失适当的惩罚”的后果,不惜浓墨重彩;结论部分却惜墨如金,点到即止。这对于高考作文的写作,很有帮助。
4. 全文字数不多(近1200字),语言通俗流畅,不刻意雕琢,不以奇词丽句取悦于读者,值得考生学习效仿。(点评:湖南著名特级教师 吴同和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