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
篇一: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
*年*月*日,我有幸观看了献礼祖国母亲六十岁的史实大片《建国大业》,让我对1945——1949年这5年中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及我党第一代领导人的英雄事迹有了更加详细和深刻的了解。短短两个多小时,我仿佛回到了那个艰难而又催人奋进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影片以重庆谈判到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影片依次展现了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定都北平,政治协商级以黑白史诗片段为表现形式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的事件。
我向这部电影除了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之外,更重要的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原因的思考,历史上以各个阶段为领导的革命数不胜数,以农民阶级为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辛亥革命,都以失败告终,为什么?虽然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很正确的回答,但看过了这部影片后,我确实对革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想要革命,只有>勇气和魄力,但想要革命胜利,我向这还远远不够。
革命需要坚持。没有哪一次革命会一帆风顺,把时间从1945年往前调,我们国家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人的残忍,野蛮吓退了国民党,但吓不倒我党革命决心,国民党的那些所谓正统军校出身的大批军人只坚持了数月,就开始消极抵抗,甚至在抗日战争中期开始对自己的同胞共产党进行打压,但我党坚持住了,我党抗日战争的初期战斗中吸取经验教训,开展了广泛的敌后根据地,不断地从后方骚扰,打压敌人,迫使日本侵略者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转向了后方战场,此时国民党的反动分子也向我党进行了进攻,但我党再次坚持住了,我党不要国民党的资助,不要同盟国的援助,在解放区实行自给自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话是我党坚持的最好写照,我党还坚持分配土地给农民,动援任何一个可以团结的帮手,就这样,敌人的一次次进攻无攻而返,终于,因为我党对革命的坚持,终于赶跑了侵略者,实现了国家的独立。而在电影中,我党更是为了国家统一,继续坚持着,当国民党提出划江而治时,我党没有停下革命的脚步,毅然发动了渡江战役,因为我们知道划江而治的中国永远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这场革命一定要坚持下来。这种坚持是我党特有的,也是革命必须的。
革命需要人民的支持。国民党有先进的后备军,高素质的军人,雄厚的兵力,这场战争怎么会输?因为国民党是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根本不管人民死活,在电影中,国统区物价飞涨,人民正常生活难以继续,而杜月笙等大资本家囤积物资哄抬物价企图发一批国难财。在这样一个地方,人民没法治,失去了人民,还谈什么革命?反观共产党,我党和人民的融洽,早在“军民鱼水情”这句话中可以体现的出,广泛发动人民,得到人民支持,确实为我党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电影中,解放军占领上海,没有一个人去住到民宅中,累了,就睡大街,当宋庆龄走到大街上,看到满大街的人民解放军,我想,一切都明白了,一个军人能始终为人民着想,这样的军队怎么会不得人心?
有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支持,革命怎么会不胜利?
革命需要非凡的领导。这场革命胜利的最大原因我想就是拥有几位拥有雄才大略的领导人。毛主席自不必说,他最让人熟知的便是他非凡的军事才能,游击战则是他战略的精髓,四次反围剿胜利,渡赤水。三大战役已经是他的成名作。在电影中,导演并未侧重于毛主席的军事才能,而着重描写细节,政治局开会的时候,毛主席把蜡烛吹灭了。摸黑继续开会,他说,留下半支蜡烛晚上还要写东西,看完后,很震撼,以小见非凡,秒啊。革命胜利的重要因素当然有以亲和与儒雅出名的周总理,周总理一向兢兢业业,刻苦工作而在电影中,总理和主席在一起,帮主席分担工作,提供方便,甚至在得知我党没能保护好受邀参加政治会议的冯玉祥将军,总理终于大发脾气,痛骂手下都是“猪脑袋”,这种细腻生动的描写,吧周总理刻画活了,正是这样一个非凡的总理,为革命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还有朱德及刘少奇等领导人自然都是满富智慧,有力地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此时此刻,我终于深切体会到历史的价值,看完《建国大业》。我更加尊敬老一辈的革命家,是他们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黑暗,迎向了新生活。我也更加觉得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好好学习,掌握真正的本领,肩负起强大中国的重任!
篇二: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
**月**日上午锦州市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召开庆贺建国60年大会,会后招待看电影《建国大业》。
《建国大业》讲述1945年开始到1949年伟大祖国解放之间的几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电影中最让我们锦州自豪的是打辽沈战役之时毛主席站房屋上,周总理问他在干什么?毛主席说在看锦州,周总理说这离锦州有一千里呢。可见锦州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可书上一笔。当年辽沈战役的胜利对于全国的胜利起关键的作用。
《建国大业》以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国体为主题,主题重大,集中、突出,类似反映建国题材的影片较之只能望尘莫及、自叹不如。
《建国大业》云集了170多位华语影坛一线明星。
电影《建国大业》再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
在解放上海后,战士累的睡在大街上,这一细节感动着宋庆玲先生,才使她能来到她的伤心地北平,促进中国各民主党派政治协商制度会议开始。
《建国大业》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后来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敌机轰炸西柏坡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
细节决定成败。在炮火连天之时,让你的心紧张,又来了一个浪漫的场面,主席和总理带着两孩子在挖菜,山花灿烂,家庭温馨,建国之后的>幸福生活应是如此。这一细节让人看到了希望。
篇三: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
中秋节的前夕,全家人决定晚上一起出去吃饭然后去看被媒体宣传的不得不看的宏篇巨着《建国大业》,草草吃饭晚饭直奔电影院,生怕买不到票,还好售票柜台前并不十分拥挤,19:00整电影正式开始,一幅幅熟悉画面,一张张激动的笑脸,枪声、炮声、欢笑声和呐喊声,此涨彼消;鼓声、号声、呼啸声、叹息声,跌宕起伏,一段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近代史,荡气回肠,感叹不已„„
当走出影院,原本以为每人百元一张的电影票,一定能博得家人的喝彩,结论是90%的内容看不懂,但90%的演员都能如数家珍,听到这样的结果不知道是喜是悲,喜的是,不要让后代老是背负中华民族百年沉重的历史,悲的是,一个公民不知道自己共和国的历史,将如何让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看完《建国大业》后,不知道是历史被娱乐商业化了,还是历史就应该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来传承?
张澜,李济深,沈钧儒„„,这些民主党派的创始人多见于他们撰写的着作和文学作品,与国共两党的恩恩怨怨在《建国大业》第一次感受到,如果说建国60年到今天分成两个三十年,那么,通过《建国大业》感到未来30年,应该是中华民族强盛,中国民主繁荣的30年,中国已经结束了军政和训政,正在逐步走向宪政,一个富强的国家,不仅仅是GDP ,更重要的是民主和自由„„
《建国大业》中有上海解放的镜头,四月的上海春暖乍寒,战士们都荷枪睡在马路边上,镜头来回扫描着睡在街头的战士们,在他们当中就有我的父亲和母亲,渡江战役,解放上海,都是孩时父母常常提及的往事,我们逐渐长大后,老是问及父母,你们什么时候结婚的呀?新房在什么地方呀?谁追的谁呀?,听到这些问题母亲常常笑答,只有背包一对,茶缸一双,新房是国民党港口司令部,上海虹口区的四川北路,虹口公园附近,在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父母亲终于实现了他们“解放全中国才结婚!”的共同承诺,今年是共和国60岁,也是父母亲结婚60年,虽然父母已经长眠于世,但是共和国不会忘记你们,人民不会忘记你们,儿女们不会忘记你们,在《建国大业》的影像中让我们知道了你们为共和国所做的贡献,我们为有你们这样父母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爱自己,爱家,爱国„„
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
篇一: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
*年*月*日,我有幸观看了献礼祖国母亲六十岁的史实大片《建国大业》,让我对1945——1949年这5年中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及我党第一代领导人的英雄事迹有了更加详细和深刻的了解。短短两个多小时,我仿佛回到了那个艰难而又催人奋进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影片以重庆谈判到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影片依次展现了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定都北平,政治协商级以黑白史诗片段为表现形式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的事件。
我向这部电影除了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之外,更重要的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原因的思考,历史上以各个阶段为领导的革命数不胜数,以农民阶级为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辛亥革命,都以失败告终,为什么?虽然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很正确的回答,但看过了这部影片后,我确实对革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想要革命,只有>勇气和魄力,但想要革命胜利,我向这还远远不够。
革命需要坚持。没有哪一次革命会一帆风顺,把时间从1945年往前调,我们国家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人的残忍,野蛮吓退了国民党,但吓不倒我党革命决心,国民党的那些所谓正统军校出身的大批军人只坚持了数月,就开始消极抵抗,甚至在抗日战争中期开始对自己的同胞共产党进行打压,但我党坚持住了,我党抗日战争的初期战斗中吸取经验教训,开展了广泛的敌后根据地,不断地从后方骚扰,打压敌人,迫使日本侵略者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转向了后方战场,此时国民党的反动分子也向我党进行了进攻,但我党再次坚持住了,我党不要国民党的资助,不要同盟国的援助,在解放区实行自给自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话是我党坚持的最好写照,我党还坚持分配土地给农民,动援任何一个可以团结的帮手,就这样,敌人的一次次进攻无攻而返,终于,因为我党对革命的坚持,终于赶跑了侵略者,实现了国家的独立。而在电影中,我党更是为了国家统一,继续坚持着,当国民党提出划江而治时,我党没有停下革命的脚步,毅然发动了渡江战役,因为我们知道划江而治的中国永远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这场革命一定要坚持下来。这种坚持是我党特有的,也是革命必须的。
革命需要人民的支持。国民党有先进的后备军,高素质的军人,雄厚的兵力,这场战争怎么会输?因为国民党是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根本不管人民死活,在电影中,国统区物价飞涨,人民正常生活难以继续,而杜月笙等大资本家囤积物资哄抬物价企图发一批国难财。在这样一个地方,人民没法治,失去了人民,还谈什么革命?反观共产党,我党和人民的融洽,早在“军民鱼水情”这句话中可以体现的出,广泛发动人民,得到人民支持,确实为我党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电影中,解放军占领上海,没有一个人去住到民宅中,累了,就睡大街,当宋庆龄走到大街上,看到满大街的人民解放军,我想,一切都明白了,一个军人能始终为人民着想,这样的军队怎么会不得人心?
有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支持,革命怎么会不胜利?
革命需要非凡的领导。这场革命胜利的最大原因我想就是拥有几位拥有雄才大略的领导人。毛主席自不必说,他最让人熟知的便是他非凡的军事才能,游击战则是他战略的精髓,四次反围剿胜利,渡赤水。三大战役已经是他的成名作。在电影中,导演并未侧重于毛主席的军事才能,而着重描写细节,政治局开会的时候,毛主席把蜡烛吹灭了。摸黑继续开会,他说,留下半支蜡烛晚上还要写东西,看完后,很震撼,以小见非凡,秒啊。革命胜利的重要因素当然有以亲和与儒雅出名的周总理,周总理一向兢兢业业,刻苦工作而在电影中,总理和主席在一起,帮主席分担工作,提供方便,甚至在得知我党没能保护好受邀参加政治会议的冯玉祥将军,总理终于大发脾气,痛骂手下都是“猪脑袋”,这种细腻生动的描写,吧周总理刻画活了,正是这样一个非凡的总理,为革命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还有朱德及刘少奇等领导人自然都是满富智慧,有力地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此时此刻,我终于深切体会到历史的价值,看完《建国大业》。我更加尊敬老一辈的革命家,是他们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黑暗,迎向了新生活。我也更加觉得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好好学习,掌握真正的本领,肩负起强大中国的重任!
篇二: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
**月**日上午锦州市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召开庆贺建国60年大会,会后招待看电影《建国大业》。
《建国大业》讲述1945年开始到1949年伟大祖国解放之间的几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电影中最让我们锦州自豪的是打辽沈战役之时毛主席站房屋上,周总理问他在干什么?毛主席说在看锦州,周总理说这离锦州有一千里呢。可见锦州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可书上一笔。当年辽沈战役的胜利对于全国的胜利起关键的作用。
《建国大业》以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国体为主题,主题重大,集中、突出,类似反映建国题材的影片较之只能望尘莫及、自叹不如。
《建国大业》云集了170多位华语影坛一线明星。
电影《建国大业》再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
在解放上海后,战士累的睡在大街上,这一细节感动着宋庆玲先生,才使她能来到她的伤心地北平,促进中国各民主党派政治协商制度会议开始。
《建国大业》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后来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敌机轰炸西柏坡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
细节决定成败。在炮火连天之时,让你的心紧张,又来了一个浪漫的场面,主席和总理带着两孩子在挖菜,山花灿烂,家庭温馨,建国之后的>幸福生活应是如此。这一细节让人看到了希望。
篇三: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
中秋节的前夕,全家人决定晚上一起出去吃饭然后去看被媒体宣传的不得不看的宏篇巨着《建国大业》,草草吃饭晚饭直奔电影院,生怕买不到票,还好售票柜台前并不十分拥挤,19:00整电影正式开始,一幅幅熟悉画面,一张张激动的笑脸,枪声、炮声、欢笑声和呐喊声,此涨彼消;鼓声、号声、呼啸声、叹息声,跌宕起伏,一段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近代史,荡气回肠,感叹不已„„
当走出影院,原本以为每人百元一张的电影票,一定能博得家人的喝彩,结论是90%的内容看不懂,但90%的演员都能如数家珍,听到这样的结果不知道是喜是悲,喜的是,不要让后代老是背负中华民族百年沉重的历史,悲的是,一个公民不知道自己共和国的历史,将如何让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看完《建国大业》后,不知道是历史被娱乐商业化了,还是历史就应该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来传承?
张澜,李济深,沈钧儒„„,这些民主党派的创始人多见于他们撰写的着作和文学作品,与国共两党的恩恩怨怨在《建国大业》第一次感受到,如果说建国60年到今天分成两个三十年,那么,通过《建国大业》感到未来30年,应该是中华民族强盛,中国民主繁荣的30年,中国已经结束了军政和训政,正在逐步走向宪政,一个富强的国家,不仅仅是GDP ,更重要的是民主和自由„„
《建国大业》中有上海解放的镜头,四月的上海春暖乍寒,战士们都荷枪睡在马路边上,镜头来回扫描着睡在街头的战士们,在他们当中就有我的父亲和母亲,渡江战役,解放上海,都是孩时父母常常提及的往事,我们逐渐长大后,老是问及父母,你们什么时候结婚的呀?新房在什么地方呀?谁追的谁呀?,听到这些问题母亲常常笑答,只有背包一对,茶缸一双,新房是国民党港口司令部,上海虹口区的四川北路,虹口公园附近,在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父母亲终于实现了他们“解放全中国才结婚!”的共同承诺,今年是共和国60岁,也是父母亲结婚60年,虽然父母已经长眠于世,但是共和国不会忘记你们,人民不会忘记你们,儿女们不会忘记你们,在《建国大业》的影像中让我们知道了你们为共和国所做的贡献,我们为有你们这样父母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爱自己,爱家,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