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以小见大”作文指导
1. 作文存在的题目过大、选材过空、过大,不会从小处着手,不会挖掘文章深刻主题等不足训练学生作文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通过欣赏范文, 初步感受“以小见大”写作手法,掌握“以小事见大”的写作规律和方法. (重点、难点)
3、学以致用:本次作文训练重点——“以小见大”(以小事见大)手法
我们在写记人记事的文章时, 若欲选“大”事,普通人又没有那么多英雄壮举,怎么办? 写小事。从小角度发掘题材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思想品格。
“落一叶而悲秋,窥一斑而知全豹”,说的都是从一个小的角度或部位,只要能认真观察和思考,照样可以得出对事物的全面认识。
作文也是这样,以小见大是记叙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 它往往在选材上或撷取一个片断, 或定格一幅画面, 或捕捉一个瞬间, 或选择一件小事, 通过多种表现技法, 努力开掘、提炼, 写出它的内涵, 以一目传精神, 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题。
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一) 以“水”为话题。据此,可拟出下列题目:《我在河边散步》、《我是一条孤儿鱼》、《最后一杯水》等。其中《最后一杯水》是这样的:时间为50年后的一个中午,地点为已成为沙漠的中原地区,人物是我和两位最好的朋友,事情是我们发现了地球上的最后一杯水。中心事件是我们商量如何使用这杯水,最后决定用它培植绿洲。这最后一杯水是文中的道具和线索,对主人公可以重点进行语言和神态描写。
(二)以“亲情”为话题。有一位同学写了《明天吃什么》,时间是一天晚上,地点是家里,事情是爸爸和妈妈商量明天早上为要考试的我准备什么样的食物。人物对话描写细腻真实、妙趣横生。作文《纸飞机》回忆了外公生前为我折许多种小飞机的事,小飞机虽小,却表现了外公真挚博大的爱。
(三)以“幸福”为话题。有一同学写了《爸爸妈妈的爱情》,文章重点刻画爸爸和妈妈搬运家具时,爸爸的手好像被碰了,妈妈关切的询问,他们互相体贴的这一幕使我对爸爸和妈妈的爱情和幸福有了深一层的理解。此外,还有同学写童话《我是一只幸福的小狗》,主人公小狗赌气离开穷困的家出走,本文通过它的经历表现了“有钱不一定就是幸福”这个深刻的主题。
通过刚才的例子,我们应该能明白一些“以小见大”这个方法的运用了。
一.细心观察生活,合理筛选材料。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尤其要注意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一草一木,从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并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去发现,从中找到共鸣,找到怦然心动,找到富有深刻含义的东西。例如:拾到一片落叶,可以发现它背后深藏着春去秋来、岁月匆忙的道理;树叶把绿意留给人类,把败叶留给土地的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看到农民大伯的手,可以发现,世界正是这千千万万双手创造出来的;劳动是生命的永恒„„ 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 能统一起来,比如小草——生命力,小蜜蜂——无私奉献等。还要注意写小的材料时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把小材料写细写透才能更深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那样也容易造成结构的混乱。
除以上两点,还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这样才不会落入俗套,比如很多同学都在写香气吸人的桂树,而有位同学却写桂花树下默默无闻的酸酸草,就别具一格。再比如作家贾平凹在长篇随笔《我是农民》中,写到当年家中的贫困状况时,也有一个典型的小材料。原文叙述说,家里刚刚有了一点粮食,父亲脸上的皱纹舒展开。看着孩子们吃得饱饱的都睡下,
父亲慨叹:“看,娃儿们的屁都有臭味儿了!”一句话给读者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感受,这里既有吃不上粮食的辛酸,也有父亲养家糊口的艰难,同时也让人看到一缕凡俗的温暖。„„
二、写有价值的“生活小事”。有人会问,“生活”还分有价值、无价值吗?分!写进文章里就有分别。学生做过一篇以“爱”为话题的文章。一个学生写他扶老太太过马路。这真是一件地地道道的生活小事!细节、语言、动作描写都十分到位,可只能给他判到70分。为什么?价值太小!就这件事本身而言,当然自有其社会价值,可小学生写写还可以;作为一个中学生,还对“扶老太太过马路”、“你借我一根尺子,我还你半块橡皮”之类的“生活”乐此不疲,可想而知,这样的文章能有多深的思想性?
同样的话题,另一个学生写的也是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今天晚饭后,我和往常一样在房间里埋头用功。这时,厨房里突然传来一声碟子被打碎的清脆的响声。我蓦地停下了手中的笔,心头不由一颤:妈妈已经为我刷了十几年的碗了„„”接着,他以此为切入点,就写妈妈这些年刷的这近十万只碗是多么浩大的一项工程。记叙、抒情,挥洒淋漓,最后得出了“原来,爱就是一种深沉的责任”的结论,升华了中心,深化了主题,令人信服。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学生的阅历也在不断丰富。与此同时,我们所熟悉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一些“生活”升值了,一些“生活”贬值了。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一些连我们自己都觉得“老套”、“落伍”的题材干嘛还要让它们在文章中出现呢?这样的题材,我们又能指望它们有多少新意、多高的境界呢?
三、联系实际,挖掘材料的闪光点。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似平淡无奇,但它却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对这些生活素材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深入的开掘,就能够从具体的人事景物概括出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
从平凡中见不平凡,从无奇见有奇,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如作文《习惯》,写自己上学时习惯走老路,生怕走新路耽搁上学时间,有一次自己提前上路,放胆走一回新路。一路忐忑不安,但终于走到了学校。由此感悟到:“我们平时生活中之所以保持旧习惯,不敢尝试,不也往往是患得患失心理在作祟吗?”。再如作文《鲇鱼跑了》,写家人虽然对买来的鲇鱼严加防范,但第二天发现它们还是逃脱了。作者不由感叹:“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这两篇作文的题材都很平淡,但主题却比较深刻,成功之处就在于深入挖掘!
四、重视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大。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要于细微处见事物的大,往往是通过其细部特征传达出来的,写得越细致,越深入,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越深,所体现出的道理就越深。
朱自清的《背影》就是通过细节描写的范例。如体胖的父亲在车站为“我”买橘子时,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作者通过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勾画出父亲的高大形象。再如外国作家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写葛朗台死前,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他却作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只这一细枝末节就活画出了这个守财奴贪婪成性、至死不变的丑恶形象。另外中国的名著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临死前指着两根灯芯不肯死去的描写也属此例。
五、选择思维方式。除直接从事物本身入手,抓住其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外,也可以
从从侧面出击,这往往能出奇制胜,在作文中,就是避开正面的“短兵相接”,集中笔墨记叙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侧面或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段,从而以小见大。如修祥明的《小站歌声》一文,作者没有正面写山村女教师如何扎根山村,如何在艰苦的环境里从教,如何关爱孩子的种种动人事迹,而是从侧面切入,只写了孩子们到小站送老师回城“结婚”(其实,老师得了白血病,只剩半年时间,为了不让孩子们担心,她编了这么一个善意的谎言) 这一感人的场面,一个以全身心热爱孩子的山村女教师的高大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还可以由此及彼,联想到另外的事物或现象,如《荔枝蜜》由赞颂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写到农民在水田里分秧插秧的情景,直至作者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回忆我的母亲》作者从叙写母亲生前可歌的故事到最后对广大劳动人民的赞颂。
六、放开眼量,提升到时代高度。优秀的文章总是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小中见大,不是简单的结论和生硬的哲理,而是贵在从小事中折射出时代风貌。如作文《争》通过描写一家三口几年前争看电视和现在争用电脑两个场面,反映了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变。由家庭生活的细枝末节展示出时代风貌,文章的境界顿出,这不正是作者放开眼量的结果?
比如以“电视”为话题,我们就可以通过写电视的发展来表现人民生活的提高,或者从电视节目内容越来越丰富,表达人民精神生活要求越来越高,这都是以小见大的方法。
七、合理想象联想、提升材料层次。联想和想象是作文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它可以使我们在写作时由物及人,由人及社会,有效地提升素材的层次,从而达到文章表达“以小见大”的目的。如《蒲公英》,作者由眼前的蒲公英想到战时的蒲公英,再想到自己收养的像蒲公英一样的孩子,从而揭示了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主题。在作文中进行联想、想象以及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对文章的重要意义。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本来就是平凡且细碎的。
我们不太可能有多么轰轰烈烈的事情去写。但只有我们善于观察、品味生活(对材料进行精心提炼),并能运用恰当的手段(用心挖掘和认真构思)把我们的感悟表达出来,追求高的立意,那么即使是平淡无奇的材料,也能写出意味隽永的佳篇来。
优秀作文欣赏:
有时,我也想任性一次
乖巧的我从未想过叛逆;听话的我从没记得反抗;但文静的我,有时,也想任性一回。 ————题记
(一)小时候
望着橱窗中心仪已久的小熊维尼,我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相信很快我就能拥有它了。然而妈妈手中却捧着一本厚厚的字典,她说:“只有读好书,长大才能有出息,到时候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于是,我告别橱窗,接过字典,不舍地离去。仿佛心中失去了什么般,我知道,那是一个孩子本该有的童真,现在却被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扼住。
(二)小学时
“对不起。”我满脸歉意地看着不得不“搬家”的同桌。空气里含着令人窒息的元素,一片诡异的沉寂。她默默地离去,渐小的身影在我的心灵上烙上重重一记,很不舍,但——
“跟一个差生在一起坐会影响你的学习的,最好换一个好生给你,我去找老师。”妈妈的话犹在耳边。
我的心骤然抽紧,一段珍贵的友谊难道都不能拥有吗?我无语。
(三)中学时
寒假来临之际,“音乐培训班”“数学培训班”之间我犹豫不决。我热爱音乐,但我知道学习同样很重要。我不是一个受上帝眷顾而天资聪颖的孩子,优异的成绩,需要比别人多一倍的勤奋和汗水去争取,我颤栗了。
妈妈,对不起,就让我任性一次吧! 于是,我如愿踏进了“音乐培训班”,妈妈只是沉默,然后闷声走进房间,重重的关门声让我犹豫了,究竟我做错了吗?
(四)现在
从未发现我的歌喉如此优美动听,满足于获得的鲜花和掌声,我想,妈妈会谅解的吧。但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一个清晨,妈妈小声地对爸爸嘀咕:“这孩子,要是当初报了‘数学培训班’,学习肯定不会落下来。”这些话刚好被起床经过的我听到,心仿佛被万箭射穿,滴血地疼。
当我把“音乐大赛一等奖”的奖状递给妈妈时,妈妈神情复杂地看我一眼,默默地离去。一阵风吹来,吹走了奖状,也吹散了滴落的泪,吹碎了我的心。
起步又止,无人在乎,要它何用?
睡梦中,小熊维尼微笑着向我招手;阔别已久的同桌紧握我的手,轻声说一句“好久不见”;舞台上的我自信地向观众展现歌喉„„
我知道前方的路很坎坷,但我仍想走下去,用我自己的方式,不再是任人摆布的玩偶,我要自己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清晨的阳光射入树林,调皮的露珠在地上绽开一朵小花,我张开双臂,呼吸着自由的空气,自由真好!
有时,我真的想任性一次。
【点评】:1、截取了我成长过程中的四幅场景:小时候渴望小熊维尼、小学时同桌离去、中学时选择“音乐培训班”、现在妈妈责备。
2、立意深刻。通过生活小事真实地反映出了当今社会父母对孩子的自由束缚的现状。
中考满分作文欣赏
走进那张“牛皮癣”
大雪放肆地在天空中飘荡,整个世界突然变得一声不吭。那雪白雪白的花朵,纷纷扬扬地落到马路上,落到屋顶上,落到停靠在路旁的汽车上,所有的一切,在一瞬间都沉浸在了一片雪白的世界里。
不知从哪儿吹来一股风,说是为了维护市容,保证城市的卫生,要清理街头巷尾张贴的广告。
天还没亮,雪还飘。一位清洁工正在清理着一面墙。他四五十岁的光景,穿一件军大衣。衣袖上带着袖套,却遮盖不了衣袖的补丁,皮肤在雪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黝黑。他用力地撕着墙上贴得很紧的纸张,手冻得通红通红的,像火焰一样,似乎能将这雪融化似的。麻烦的是,这些纸张仿佛在墙上生了根,他只好用冰冷的书一遍一遍地擦洗着墙。天渐渐亮了,墙上的纸只剩下了最后一张。清洁工抬起右手正准备撕去,可手突然僵在了半空中,像是被冻住了。最后,他摇了摇头,收拾好工具,走开了。
参加晨练的老爷爷准时来到这里。一路上的景色令他惊叹不已,不是因为那漫天的大雪——在这北方城市雪算不了什么,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城市的工作效率。一夜之间,每一面墙
都被清洗得干干净净。在清洁工刚清理过的那面墙前,他停住了。他被那张纸吸引住了,“是哪个粗心的清洁工把它忘了。”他一边念着一边伸出手,去撕那最后一张纸,可刚撕下一角就停住了。他也摇了摇头,走了。
天已经亮了,一个小学生摸样的女孩,一蹦一跳地去上学,嘴里还哼着从老师那儿学到的儿歌,背上背着浅蓝色的书包,她同样被那张纸吸引住了。他细细看了一会儿,就打开书包,拿出胶带,把刚才被撕下的那个角粘了回去,然后开开心心地哼着儿歌,朝学校跑去。 雪似乎没有想停的意思,那鲜亮的白色在晨光下显得格外宁静而柔软。一束晨光照到了那张纸上,上面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寻母启示”。
这是你爸送的呢!”这句话道出了“玄机”,我突然明白了:即使是件再普通不过的衣服,母亲也是能穿出幸福来的。爱如河流,愈深愈无声。 阳光又一次照在母亲身上,我看到她的幸福,如金色的阳光,发出金色的奇异光彩。让我相信,细水会长流,母亲的幸福如多彩的拼图,而父亲的爱则是其中。
突然一阵笑声轻轻传来,我循声望去,只见班上的“一号种子”可能听到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忍不住发笑。她脸上也有着红红点点的痘痘呢,比我多得多,可她笑得多么灿烂!“知识是最美的衣裳。”散文家北北这样说。是啊,又有谁说她不美呢?谁又对她不羡慕几分呢?
脸上不痒了。金色的一块,拼成了完整的幸福。
【评点】
所谓“以小事见大”,它往往在选材上或撷取一个片断, 或定格一幅画面, 或捕捉一个瞬间, 或选择一件小事, 通过多种表现技法, 努力开掘、提炼, 写出它的内涵, 以一目尽传精神, 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题。“小”是现象,“大”是本质。小题材是为表现大主题服务的,而大主题也需要通过小题材来表现。二者互相依存、相辅相成。因此,在写作中,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
【满分点】
本文选取的材料可谓出人意料,美不胜收:
一是材料的情节美。在爱护环境的整治活动中。三位不同年龄的人物对一张“牛皮癣”表现出相同的态度,不由让人惑由心生。作者层层设悬,至结尾才一笔带出原因,情感似喷井突然爆发。像清洁工的“摇头”,老人的一“撕”一“停”,小女孩的“粘”,无不让人的精神风貌跃然纸上。
二是材料的情感美。三位人物因为关注城市卫生才去关注这张小小的纸,这是一种公德美;三位人物又因为被这张纸感动而停下自己的行动,这是一种关爱他人的人性美。当然,纸背后的那位儿子寻母的举动,更是值得弘扬的亲情美。
借鉴点:开篇结尾的景物描写,三个人物关注“牛皮癣”的细节描写,均显示了作者不同凡响的写作功底。透过这篇满分作文,我们感受到了描写在考场作文中的魅力。
作文训练:“以小见大”作文指导
1. 作文存在的题目过大、选材过空、过大,不会从小处着手,不会挖掘文章深刻主题等不足训练学生作文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通过欣赏范文, 初步感受“以小见大”写作手法,掌握“以小事见大”的写作规律和方法. (重点、难点)
3、学以致用:本次作文训练重点——“以小见大”(以小事见大)手法
我们在写记人记事的文章时, 若欲选“大”事,普通人又没有那么多英雄壮举,怎么办? 写小事。从小角度发掘题材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思想品格。
“落一叶而悲秋,窥一斑而知全豹”,说的都是从一个小的角度或部位,只要能认真观察和思考,照样可以得出对事物的全面认识。
作文也是这样,以小见大是记叙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 它往往在选材上或撷取一个片断, 或定格一幅画面, 或捕捉一个瞬间, 或选择一件小事, 通过多种表现技法, 努力开掘、提炼, 写出它的内涵, 以一目传精神, 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题。
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一) 以“水”为话题。据此,可拟出下列题目:《我在河边散步》、《我是一条孤儿鱼》、《最后一杯水》等。其中《最后一杯水》是这样的:时间为50年后的一个中午,地点为已成为沙漠的中原地区,人物是我和两位最好的朋友,事情是我们发现了地球上的最后一杯水。中心事件是我们商量如何使用这杯水,最后决定用它培植绿洲。这最后一杯水是文中的道具和线索,对主人公可以重点进行语言和神态描写。
(二)以“亲情”为话题。有一位同学写了《明天吃什么》,时间是一天晚上,地点是家里,事情是爸爸和妈妈商量明天早上为要考试的我准备什么样的食物。人物对话描写细腻真实、妙趣横生。作文《纸飞机》回忆了外公生前为我折许多种小飞机的事,小飞机虽小,却表现了外公真挚博大的爱。
(三)以“幸福”为话题。有一同学写了《爸爸妈妈的爱情》,文章重点刻画爸爸和妈妈搬运家具时,爸爸的手好像被碰了,妈妈关切的询问,他们互相体贴的这一幕使我对爸爸和妈妈的爱情和幸福有了深一层的理解。此外,还有同学写童话《我是一只幸福的小狗》,主人公小狗赌气离开穷困的家出走,本文通过它的经历表现了“有钱不一定就是幸福”这个深刻的主题。
通过刚才的例子,我们应该能明白一些“以小见大”这个方法的运用了。
一.细心观察生活,合理筛选材料。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尤其要注意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一草一木,从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并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去发现,从中找到共鸣,找到怦然心动,找到富有深刻含义的东西。例如:拾到一片落叶,可以发现它背后深藏着春去秋来、岁月匆忙的道理;树叶把绿意留给人类,把败叶留给土地的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看到农民大伯的手,可以发现,世界正是这千千万万双手创造出来的;劳动是生命的永恒„„ 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 能统一起来,比如小草——生命力,小蜜蜂——无私奉献等。还要注意写小的材料时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把小材料写细写透才能更深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那样也容易造成结构的混乱。
除以上两点,还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这样才不会落入俗套,比如很多同学都在写香气吸人的桂树,而有位同学却写桂花树下默默无闻的酸酸草,就别具一格。再比如作家贾平凹在长篇随笔《我是农民》中,写到当年家中的贫困状况时,也有一个典型的小材料。原文叙述说,家里刚刚有了一点粮食,父亲脸上的皱纹舒展开。看着孩子们吃得饱饱的都睡下,
父亲慨叹:“看,娃儿们的屁都有臭味儿了!”一句话给读者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感受,这里既有吃不上粮食的辛酸,也有父亲养家糊口的艰难,同时也让人看到一缕凡俗的温暖。„„
二、写有价值的“生活小事”。有人会问,“生活”还分有价值、无价值吗?分!写进文章里就有分别。学生做过一篇以“爱”为话题的文章。一个学生写他扶老太太过马路。这真是一件地地道道的生活小事!细节、语言、动作描写都十分到位,可只能给他判到70分。为什么?价值太小!就这件事本身而言,当然自有其社会价值,可小学生写写还可以;作为一个中学生,还对“扶老太太过马路”、“你借我一根尺子,我还你半块橡皮”之类的“生活”乐此不疲,可想而知,这样的文章能有多深的思想性?
同样的话题,另一个学生写的也是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今天晚饭后,我和往常一样在房间里埋头用功。这时,厨房里突然传来一声碟子被打碎的清脆的响声。我蓦地停下了手中的笔,心头不由一颤:妈妈已经为我刷了十几年的碗了„„”接着,他以此为切入点,就写妈妈这些年刷的这近十万只碗是多么浩大的一项工程。记叙、抒情,挥洒淋漓,最后得出了“原来,爱就是一种深沉的责任”的结论,升华了中心,深化了主题,令人信服。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学生的阅历也在不断丰富。与此同时,我们所熟悉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一些“生活”升值了,一些“生活”贬值了。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一些连我们自己都觉得“老套”、“落伍”的题材干嘛还要让它们在文章中出现呢?这样的题材,我们又能指望它们有多少新意、多高的境界呢?
三、联系实际,挖掘材料的闪光点。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似平淡无奇,但它却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对这些生活素材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深入的开掘,就能够从具体的人事景物概括出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
从平凡中见不平凡,从无奇见有奇,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如作文《习惯》,写自己上学时习惯走老路,生怕走新路耽搁上学时间,有一次自己提前上路,放胆走一回新路。一路忐忑不安,但终于走到了学校。由此感悟到:“我们平时生活中之所以保持旧习惯,不敢尝试,不也往往是患得患失心理在作祟吗?”。再如作文《鲇鱼跑了》,写家人虽然对买来的鲇鱼严加防范,但第二天发现它们还是逃脱了。作者不由感叹:“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这两篇作文的题材都很平淡,但主题却比较深刻,成功之处就在于深入挖掘!
四、重视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大。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要于细微处见事物的大,往往是通过其细部特征传达出来的,写得越细致,越深入,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越深,所体现出的道理就越深。
朱自清的《背影》就是通过细节描写的范例。如体胖的父亲在车站为“我”买橘子时,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作者通过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勾画出父亲的高大形象。再如外国作家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写葛朗台死前,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他却作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只这一细枝末节就活画出了这个守财奴贪婪成性、至死不变的丑恶形象。另外中国的名著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临死前指着两根灯芯不肯死去的描写也属此例。
五、选择思维方式。除直接从事物本身入手,抓住其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外,也可以
从从侧面出击,这往往能出奇制胜,在作文中,就是避开正面的“短兵相接”,集中笔墨记叙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侧面或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段,从而以小见大。如修祥明的《小站歌声》一文,作者没有正面写山村女教师如何扎根山村,如何在艰苦的环境里从教,如何关爱孩子的种种动人事迹,而是从侧面切入,只写了孩子们到小站送老师回城“结婚”(其实,老师得了白血病,只剩半年时间,为了不让孩子们担心,她编了这么一个善意的谎言) 这一感人的场面,一个以全身心热爱孩子的山村女教师的高大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还可以由此及彼,联想到另外的事物或现象,如《荔枝蜜》由赞颂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写到农民在水田里分秧插秧的情景,直至作者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回忆我的母亲》作者从叙写母亲生前可歌的故事到最后对广大劳动人民的赞颂。
六、放开眼量,提升到时代高度。优秀的文章总是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小中见大,不是简单的结论和生硬的哲理,而是贵在从小事中折射出时代风貌。如作文《争》通过描写一家三口几年前争看电视和现在争用电脑两个场面,反映了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变。由家庭生活的细枝末节展示出时代风貌,文章的境界顿出,这不正是作者放开眼量的结果?
比如以“电视”为话题,我们就可以通过写电视的发展来表现人民生活的提高,或者从电视节目内容越来越丰富,表达人民精神生活要求越来越高,这都是以小见大的方法。
七、合理想象联想、提升材料层次。联想和想象是作文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它可以使我们在写作时由物及人,由人及社会,有效地提升素材的层次,从而达到文章表达“以小见大”的目的。如《蒲公英》,作者由眼前的蒲公英想到战时的蒲公英,再想到自己收养的像蒲公英一样的孩子,从而揭示了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主题。在作文中进行联想、想象以及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对文章的重要意义。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本来就是平凡且细碎的。
我们不太可能有多么轰轰烈烈的事情去写。但只有我们善于观察、品味生活(对材料进行精心提炼),并能运用恰当的手段(用心挖掘和认真构思)把我们的感悟表达出来,追求高的立意,那么即使是平淡无奇的材料,也能写出意味隽永的佳篇来。
优秀作文欣赏:
有时,我也想任性一次
乖巧的我从未想过叛逆;听话的我从没记得反抗;但文静的我,有时,也想任性一回。 ————题记
(一)小时候
望着橱窗中心仪已久的小熊维尼,我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相信很快我就能拥有它了。然而妈妈手中却捧着一本厚厚的字典,她说:“只有读好书,长大才能有出息,到时候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于是,我告别橱窗,接过字典,不舍地离去。仿佛心中失去了什么般,我知道,那是一个孩子本该有的童真,现在却被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扼住。
(二)小学时
“对不起。”我满脸歉意地看着不得不“搬家”的同桌。空气里含着令人窒息的元素,一片诡异的沉寂。她默默地离去,渐小的身影在我的心灵上烙上重重一记,很不舍,但——
“跟一个差生在一起坐会影响你的学习的,最好换一个好生给你,我去找老师。”妈妈的话犹在耳边。
我的心骤然抽紧,一段珍贵的友谊难道都不能拥有吗?我无语。
(三)中学时
寒假来临之际,“音乐培训班”“数学培训班”之间我犹豫不决。我热爱音乐,但我知道学习同样很重要。我不是一个受上帝眷顾而天资聪颖的孩子,优异的成绩,需要比别人多一倍的勤奋和汗水去争取,我颤栗了。
妈妈,对不起,就让我任性一次吧! 于是,我如愿踏进了“音乐培训班”,妈妈只是沉默,然后闷声走进房间,重重的关门声让我犹豫了,究竟我做错了吗?
(四)现在
从未发现我的歌喉如此优美动听,满足于获得的鲜花和掌声,我想,妈妈会谅解的吧。但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一个清晨,妈妈小声地对爸爸嘀咕:“这孩子,要是当初报了‘数学培训班’,学习肯定不会落下来。”这些话刚好被起床经过的我听到,心仿佛被万箭射穿,滴血地疼。
当我把“音乐大赛一等奖”的奖状递给妈妈时,妈妈神情复杂地看我一眼,默默地离去。一阵风吹来,吹走了奖状,也吹散了滴落的泪,吹碎了我的心。
起步又止,无人在乎,要它何用?
睡梦中,小熊维尼微笑着向我招手;阔别已久的同桌紧握我的手,轻声说一句“好久不见”;舞台上的我自信地向观众展现歌喉„„
我知道前方的路很坎坷,但我仍想走下去,用我自己的方式,不再是任人摆布的玩偶,我要自己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清晨的阳光射入树林,调皮的露珠在地上绽开一朵小花,我张开双臂,呼吸着自由的空气,自由真好!
有时,我真的想任性一次。
【点评】:1、截取了我成长过程中的四幅场景:小时候渴望小熊维尼、小学时同桌离去、中学时选择“音乐培训班”、现在妈妈责备。
2、立意深刻。通过生活小事真实地反映出了当今社会父母对孩子的自由束缚的现状。
中考满分作文欣赏
走进那张“牛皮癣”
大雪放肆地在天空中飘荡,整个世界突然变得一声不吭。那雪白雪白的花朵,纷纷扬扬地落到马路上,落到屋顶上,落到停靠在路旁的汽车上,所有的一切,在一瞬间都沉浸在了一片雪白的世界里。
不知从哪儿吹来一股风,说是为了维护市容,保证城市的卫生,要清理街头巷尾张贴的广告。
天还没亮,雪还飘。一位清洁工正在清理着一面墙。他四五十岁的光景,穿一件军大衣。衣袖上带着袖套,却遮盖不了衣袖的补丁,皮肤在雪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黝黑。他用力地撕着墙上贴得很紧的纸张,手冻得通红通红的,像火焰一样,似乎能将这雪融化似的。麻烦的是,这些纸张仿佛在墙上生了根,他只好用冰冷的书一遍一遍地擦洗着墙。天渐渐亮了,墙上的纸只剩下了最后一张。清洁工抬起右手正准备撕去,可手突然僵在了半空中,像是被冻住了。最后,他摇了摇头,收拾好工具,走开了。
参加晨练的老爷爷准时来到这里。一路上的景色令他惊叹不已,不是因为那漫天的大雪——在这北方城市雪算不了什么,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城市的工作效率。一夜之间,每一面墙
都被清洗得干干净净。在清洁工刚清理过的那面墙前,他停住了。他被那张纸吸引住了,“是哪个粗心的清洁工把它忘了。”他一边念着一边伸出手,去撕那最后一张纸,可刚撕下一角就停住了。他也摇了摇头,走了。
天已经亮了,一个小学生摸样的女孩,一蹦一跳地去上学,嘴里还哼着从老师那儿学到的儿歌,背上背着浅蓝色的书包,她同样被那张纸吸引住了。他细细看了一会儿,就打开书包,拿出胶带,把刚才被撕下的那个角粘了回去,然后开开心心地哼着儿歌,朝学校跑去。 雪似乎没有想停的意思,那鲜亮的白色在晨光下显得格外宁静而柔软。一束晨光照到了那张纸上,上面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寻母启示”。
这是你爸送的呢!”这句话道出了“玄机”,我突然明白了:即使是件再普通不过的衣服,母亲也是能穿出幸福来的。爱如河流,愈深愈无声。 阳光又一次照在母亲身上,我看到她的幸福,如金色的阳光,发出金色的奇异光彩。让我相信,细水会长流,母亲的幸福如多彩的拼图,而父亲的爱则是其中。
突然一阵笑声轻轻传来,我循声望去,只见班上的“一号种子”可能听到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忍不住发笑。她脸上也有着红红点点的痘痘呢,比我多得多,可她笑得多么灿烂!“知识是最美的衣裳。”散文家北北这样说。是啊,又有谁说她不美呢?谁又对她不羡慕几分呢?
脸上不痒了。金色的一块,拼成了完整的幸福。
【评点】
所谓“以小事见大”,它往往在选材上或撷取一个片断, 或定格一幅画面, 或捕捉一个瞬间, 或选择一件小事, 通过多种表现技法, 努力开掘、提炼, 写出它的内涵, 以一目尽传精神, 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题。“小”是现象,“大”是本质。小题材是为表现大主题服务的,而大主题也需要通过小题材来表现。二者互相依存、相辅相成。因此,在写作中,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
【满分点】
本文选取的材料可谓出人意料,美不胜收:
一是材料的情节美。在爱护环境的整治活动中。三位不同年龄的人物对一张“牛皮癣”表现出相同的态度,不由让人惑由心生。作者层层设悬,至结尾才一笔带出原因,情感似喷井突然爆发。像清洁工的“摇头”,老人的一“撕”一“停”,小女孩的“粘”,无不让人的精神风貌跃然纸上。
二是材料的情感美。三位人物因为关注城市卫生才去关注这张小小的纸,这是一种公德美;三位人物又因为被这张纸感动而停下自己的行动,这是一种关爱他人的人性美。当然,纸背后的那位儿子寻母的举动,更是值得弘扬的亲情美。
借鉴点:开篇结尾的景物描写,三个人物关注“牛皮癣”的细节描写,均显示了作者不同凡响的写作功底。透过这篇满分作文,我们感受到了描写在考场作文中的魅力。